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行业新闻>重磅|济南总体城市设计出炉!打造“3468”空间格局,CBD、先行区、老城三心聚城

重磅|济南总体城市设计出炉!打造“3468”空间格局,CBD、先行区、老城三心聚城

发布时间:2018-12-17 点击数:2054

随着济南东章丘、莱芜区划进一步调整济南西长清大学城“创新创业谷,山水知识城”总体规划设计进一步落实,济南东西向“油条状”版图进一步扩张。另外,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大幕已经拉开,济南正跨入“黄河时代”,济南城市体量不断加大,城乡建设空间快速发展。

日前,济南市规划局发布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总体城市设计以济南市中心城为重点,城市设计风貌定位为延续“山泉湖河城”城市风貌特色,复兴人文古泉韵、开创山河新泉城。

市域格局:一河一轴和北田南山

公示内容显示,本次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以济南市域为研究和整体设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设计重点。中心城区研究范围东至章丘城区,西至长清城区,北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南至南部山区北麓。

总体城市设计中市域格局框架设定为2个基本格局,即“一河一轴”和“北田南山“一河一轴”为黄河生态带、齐鲁文化轴,“北田南山”为生态田园片和南山休闲片

其中,黄河生态带引导济南绿色发展南北向历史文化轴延续老城中轴线,传承中华文化;东西向城市带状发展,展现时代风貌。而南山北田的自然基底勾勒出济南市域空间的自然托盘,分别形成北部田园和南部山区两大城市生态腹地。

中心城构建形成“3468”空间格局

中心城格局明确城市高点簇群,合形辅势与山体一同城为城市景观。“山为城倚、城借山势”,强化鹊华两山在黄河南北的景观作用。

未来济南的格局发展也应结合产业升级的新旧动能转化,在区域的功能发展轴线上,从西向东形成三条升级带,分别是从新兴业态功能升级带、服务功能升级带以及东侧的产业升级带

综合营城理念和功能发展布局结构,最终在中心城构建形成“3468”的空间格局。

三心聚城——先行区核心区、老城核心、CBD形成济南中心城核心区。

四脉定势——黄河:生态脊;小清河:活力脉;经十路:发展轴;南山:休闲廊。

六廊显绿——六条南北向绿楔:玉符河廊道、兴济河大涧沟廊道、全福河廊道、绕城高速廊道、东巨野河廊道和西巴漏河廊道。

八片融城——八个主要片区

山泉湖河城,五个要素管控

显山造园:从看山到逛山,营造宜居环境

对济南的山体进行分类辨识,分为城中山、山边、山区三类,分类提出管控原则和设计指引,打造观赏游憩、休闲娱乐、体育医疗、文化展示、文化旅游项目等功能。

包括腊山、青龙山、齐烟九点(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千佛山、茂岭山、莲花山、围子山、危山、双山在内的山体都将在未来大变样。

以泉为魂:从赏泉到品泉,焕活泉城记忆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泉水作为济南城市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

名列七十二泉的名泉为核心,囊括趵突泉、黑虎泉等五大泉群和其他城中名泉,以泉眼为参照,打造小型水体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延续泉文化。重点打造老城泉道系统,形成泉城名片式空间。通过泉道+ 公共空间系统作为泉城品牌重塑的触媒,打造世界泉城品牌。

依湖连泽:从湖泊到湿地,丰富蓝绿斑块

大明湖是济南的城市标志。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湖的概念也应继续传承和拓展。

在黄河小清河两侧利用黄河侧渗水、水田、湿地、水库等等元素连通湖泽湿地,赋予其文化休闲功能,将黄河两岸功能紧密链接,让黄河从屏障变成纽带,重现城北的湖泽盛景,携河发展

以河为脉:从望水到亲水,回归水岸生活

蓝水引轴,绿水定界。

蓝水控制引导要求:公共服务引导。以穿过城市组团内部的水系,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要引导要素。

绿水控制引导要求:生态景观引导型。城市组团细分后处于组团边界的水系,以引导生态景观为主,兼顾公共空间组织。

塑城为家:老济南到新济南,再现泉城辉煌

不仅可看(战略性眺望系统)还好用(战略性公共空间体系)。

建立城市风貌管控体系

对于最能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重点地区,划定现代都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滨水空间等特色地区边界,提出明确的特色风貌管控要求,包括总体通则类的控制引导要求和具体特色风貌区的详细管控指引。

划定全覆盖的城市风貌分区,分为传统城市、现代都市、科技创新、活力产业、生态宜居五类导向,对各分区分别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打造世界泉城品牌

以泉道为抓手。通过泉道 + 公共空间系统作为泉城品牌重塑的触媒。老城区注重对文化的连接,新城区注重对设施的连接,以双修为行动纲领,以泉道为具体抓手,统筹组织项目建设实施,紧密对接项目落地,打造世界泉城品牌。

来源:房市生活丨融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