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搭台打造脱贫加速器 助力精准脱贫
摘要: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进一步明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加速推进,电商们在广阔农村的布局势必更加深入,更多的农民将受益于电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
湖北恩施富硒小土豆、甘肃民勤蜜瓜、贵州三穗麻鸭蛋、江西赣南脐橙……通过电商消费扶贫,把这些农产品销售到各地,来迎接和庆祝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成为各大电商的新选择。据了解,今年以来,无论是传统电商平台阿里、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等传统电商势力,还是以拼多多、云集、贝店为代表新兴的社交电商“新军”,都做起了县域、乡镇、农村市场“下沉市场”的生意,以获取更多的新用户,发掘新消费市场,促进低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1、电商扶贫创新发展
自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电商精准扶贫以来,将电商精准扶贫作为十大扶贫工程,至今已经5年,电商扶贫已经在农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尤其是近两年来,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扩容。据网经社“电数宝”显示,2018年农村电商交易规模达17050亿元,同比2017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的12448.8亿元,增长37%,其增幅远高于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19.40%)、电子商务(13.57%)的发展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头部电商设立农村电商项目,实施农村扶贫战略,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有了新举措和新模式。比如阿里“县长+网红+明星”的带货模式,京东3F战略、京东便利店和京东帮的农村电商项目,拼多多通过“多多农园”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以及贝店通过“一县一品”项目开展“社交电商+技术培训+消费扶贫”的电商助农新模式等。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在阿里、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贝店等头部电商平台带头加大对农村脱贫扶贫力度的努力下,农村电商将进一步加速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开展“精准扶贫”的上述电商平台,无疑成为了我国农村“脱贫攻坚”生力军与中坚力量。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会长、教授洪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电商扶贫有了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了许多新的模式,如消费电商扶贫、产业互联网扶贫、各种社交电商扶贫模式不断涌现。二是10年淘宝村、淘宝镇、淘宝县建设,促进了“三农”的发展。三是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达到1231个县次,自2014年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经做到了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许多地方开始探索“示范升级”活动。四是消费扶贫为导向的产业扶贫进入新的阶段,电商扶贫经历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电商扶贫,到以消费和市场为中心的扶贫活动,许多地方正在探索“拉式供应链”的创新发展。曹磊指出,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进一步明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加速推进,电商们在广阔农村的布局势必更加深入,更多的农民将受益于电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电商只是农村、农民、农业全面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最基础的、入门级的切入点”。
2、模式同质化严重
农村电商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曹磊看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产品上行的比例仍比较低,对农产品的认识不够清楚透彻。由此,农产品上行就面临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成本居高不下、缺乏专业人才、农村物流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精准电商扶贫不精准,许多地方电商精准扶贫采取一个模式,导致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洪涛指出,特别是在丰收年景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关键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如扶贫任务较重,时间紧、任务急,需要快速出成果,特别是2020年即将到来,脱贫攻艰进入关键时期,而菜、果、鸡、蛋等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曹磊表示,对价格、信息、数据获取能力薄弱且滞后。在传统流通链中,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对接,供给信息需层层传递。一旦信息滞后,产地预判错误,市场便会引发连锁反应,出现“猪周期”、“蒜你狠”、“向前葱”、“逗你玩”等农产品价格周期陷阱。洪涛认为,好的电商扶贫模式应该具有有效性、差异性、整体性、适应性和具有生命周期等特点。不过,目前不少电商扶贫模式尚不具有“有效性”特点,较难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就难以可持续发展;很多模式不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容易“同质化”,进而容易过度竞争,导致亏损经营。他进一步分析,精准电商扶贫不精准,没有运用各种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科技,市场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具有盲目性等问题。曹磊表示,“各大电商要逐步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将消费信息反向输出予产地,让农民尽可能清楚地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习惯、农产品品类销售增速等情况,同时依托消费数据为贫困户提供因地制宜的种植和销售方案。”
3、未来“融合发展”是关键
电商扶贫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边摸索边总结。不过,目前我国的农村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商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还是一条漫漫长路。在曹磊看来,现阶段,对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来说,进入农村进行扶贫,除了要帮助完善农村供应链以及产品掉配、运输等,还要做好这“四件事”:一是清晰传达平台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大数据平台,实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二是要建立产业、政府政策、统一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与电商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电商生态体系。三是要从人、物、场、供应链以及运输端,帮助农村电商搭建系统化的架构,是扶贫的电商平台们需要长久做下去的事情。四是农村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从以往的单一网络零售向批发、B2B、C2B、社交电商、跨境电商转变,带动农村电商、经济整体腾飞。洪涛认为,未来精准电商扶贫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首先是数字化发展方向,即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在扶贫产品数字化、交易的数字化、支付结算的数字化、物流和供应链的数字化,并且从基础做起,也就是“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用数字说话”,这应要求将数字乡村紧密结合起来。其次,采用社交化的方式,在农村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手机等多种形式,用微信、微博、抖音、小视频、网红、直播等多种形式,并且引导其健康发展,避免出现犯法乱纪现象出现。同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通过“红名单”制度,倡导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黑名单”惩治违法乱纪的“坏分子”,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精准电商扶贫与实体经济紧密地融合起来,能否做到“融合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网上与网下发展、平台前与平台后、顾客与网站的全渠道、各类商品的全品类、一二三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区块链等,融合得天衣无缝,即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